病人需要做透析,志愿者轮班接送;工作许可快到期,部门主动提醒,线上快速办理……疫情防控一线,也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线。连日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在服务群众的路途上全力奔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为群众办实事”这条战线上,流淌着威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血液透析“不能歇”
——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轮班”维持“生命线”
3月17日晚上,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前进社区志愿者曹展源,在“前进社区疫情防控志愿群”里再次“抢单”成功。次日清晨他就开始热车,准备送刘大叔去做血液透析。刘大叔上车一看说:“又是你啊,小曹,这段时间谢谢你了!”
对于血透患者来说,规律的透析就是维持生命。刘大叔每周需要进行三次透析,老伴将其情况告诉了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纪晓琳。在前进社区,刘大叔不是个例,请示报备后,纪晓琳便在志愿者群里发起“爱心订单”,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护送、监护血透患者进行透析。
早晨6时出发,一般下午1时才能回来。这期间,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基本都是饿着肚子。群里的“透析订单”基本都给曹展源“抢”去了。曹展源有点不好意思:“志愿者里我最年轻,而且有车,一个人服务到底呗!”纪晓琳说,病人家属这些天不仅嘴上感谢、群里点赞,还给志愿者送来了饺子等美食。
除了服务特殊人群,环翠楼街道还成立群众物资保障专班,17个社区及商圈、95个网格,组织建立170余个“送菜服务微信群”,每个微信群都由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做民生保障员。社区居民只要扫码进群、点单下单,就会有专车定时将物品送到社区门口。
工作许可快到期
——部门主动服务,顺利完成延期
“您好,您的延期申请现在就能办理,请问需要办理吗?”3月16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综合事务科科员梁子豪主动拨通了威海现睦服装有限公司联系人方晓(化名)的电话。
这通电话让方晓有些“惊喜”。原来,早在3月8日,她就曾计划为公司常务申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延期,但因故耽误后又因疫情原因一直没能继续办理。“实在太感谢了,我还在发愁该怎么办呢!”方晓接到电话时忍不住连声感谢。
“经过后台筛选,我发现这个申请里的许可证3月23日就要到期了。”在梁子豪的“事项清单”上,筛选近期到期证件这项工作显得格外醒目。除了方晓,梁子豪还通知了另外9名证件即将到期人员。
3月16日当天,方晓为公司常务申请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延期业务顺利完成。“疫情管控结束后,你们来窗口领取行政许可决定书就行。”点击完成最后一项材料审批后,梁子豪长舒一口气,告知方晓后续如有需要,也可待快递恢复后选择免费寄递。
自3月9日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综合事务科已通过电话通知等方式提醒10余人相关证件即将到期,办理相关业务32件。
“菜篮子”里不能空
——炕头“逛商超”,货物送上门
“大叔,菜来了!”3月17日下午5时多,文登区文登营镇沙里店村村民武玉忠正在炕头看电视,屋外突然传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丛胜洪亮的声音。
这菜是武玉忠前两天在村里微信群预定的。仔细一数,两个茭瓜、一包西红柿、几个黄瓜,还有土豆、洋葱,足足一大包。“这下做饭,不发愁了!”武玉忠乐呵呵地说。
“前一天预定第二天就能吃上。蔬菜种类不少,肉也很充足。年纪大或者不会用智能手机的,由志愿者帮忙订菜。”丛胜说,疫情以来,村里的物资运送一直很及时。每天晚上6点统计好村民所需物资明细上报,镇上再安排包村干部把物资送到村里,村“两委”就第一时间送到村民家中。
帮村民们下单、和超市对接采购,送货到家门口……疫情发生后,文登区第一时间确定了25家保供超市,15个镇街均安排专人采购,从镇街到社区、村居,不少工作人员身兼销售员、联络员、配送员数职,确保老百姓在家就能吃上新鲜菜。(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曲黎悦 贾文娟/文 通讯员 王璐 纪哲/图)